大河网讯(记者 刘高雅)当航天卫星遇上“细胞再生术”,当脚下步道化身“能量工厂”,当高纯金属突破“卡脖子”难题……10月13—15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在郑州大学举办。同期举办的大赛优秀项目展展出了郑州大学、浙江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等44所学校的47个项目。这群“科研小将”,如何用天马行空的创意与脚踏实地的钻研,让这场科技盛宴绽放独有的光彩?记者带你来探展——
航天新势力丨小卫星如何实现“自我修复”?
在航天科技展区,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级小卫星班的本科生姚尊皓正围着模型介绍:“这可不是普通卫星!这是我们研发的‘磁合星枢’平台,就像给卫星装上了再生细胞。”
面对低轨巨星座运维成本高、寿命短的行业痛点,这个年轻的团队交出了令人惊艳的答卷。
“我们设计的通用化多胞并联机构,能让卫星模块像搭积木一样自由组合。”姚尊皓指着动态演示屏解答,“经验证,这项技术在轨验证码成功率100%!”
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股票无息配资-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