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"当华尔街巨头都在抢滩中国市场时,普通投资者还在犹豫什么?"摩根士丹利CEO泰德·皮克的最新表态,犹如一剂强心针,让全球资本市场重新审视中国投资价值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中国市场的"确定性"正在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。
翻开摩根士丹利近年的投资轨迹,其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转变极具代表性。2023年三季度,大摩旗下基金大举增持中国互联网龙头企业,仅腾讯控股持仓就增加近40%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该机构近期获批在中国设立全资公募基金公司,成为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标杆案例。
这种转变绝非偶然。泰德·皮克在香港的讲话中透露关键信号:资产管理机构对中国市场的配置正从"被动跟随指数"转向"主动价值挖掘"。数据显示,2023年前10个月,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,其中三季度单季净买入达千亿规模。
为什么全球资本此刻集体"转向"中国?泰德·皮克给出了专业解读: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流动性,这种规模效应让任何理性的资产管理人都难以忽视。特别是在欧美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资产的低关联特性更显珍贵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结构性变化。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和上市公司质量提升,A股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。从新能源到高端制造,从数字经济到消费升级,这些新经济赛道恰好契合全球资本长期配置需求。高盛最新报告显示,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配置比例已回升至2021年以来高位。
国际资本的流向从来都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晴雨表。当前中国市场展现出的韧性,正在改写传统认知。一方面,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,为跨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;另一方面,人民币资产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低相关性,成为国际投资组合中天然的"稳定器"。
这种趋势在债券市场同样明显。随着中国国债纳入国际主流指数,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突破3.7万亿元。德意志银行预测,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000亿美元被动资金持续流入中国债市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国际资本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。
风物长宜放眼量。当摩根士丹利这样的华尔街老牌机构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价值,或许预示着全球资本配置的新周期正在开启。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,唯一的风险就是不参与风险。中国市场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,你准备好抓住这波历史性机遇了吗?
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股票无息配资-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