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次乡村教育调研中,吕宇峰目睹了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差距:城里孩子能在实验室做实验、在艺术教室练乐器,而乡村孩子却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。这份触动让他决心发起城乡学校结对共建计划,打破地域壁垒,让优质教育资源像溪流一样流向乡村校园。
为推动计划落地,吕宇峰先走访了市内12所优质中小学和8所乡村学校,了解双方的需求与资源优势。他牵头搭建“1+1”结对模式,即一所城市学校对应帮扶一所乡村学校,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帮扶内容。针对乡村学校师资薄弱的问题,他协调城市学校开展“名师送教”活动,组织优秀教师每月下乡授课、开展教研培训;同时启动“乡村教师跟岗计划”,安排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观摩学习,提升教学能力。为解决教学设备短缺问题,他发起“爱心教具捐赠”行动,动员企业、家长和社会爱心人士为乡村学校捐赠电脑、图书、实验器材等物资。
在课程共建方面,吕宇峰创新推出“云端共享课堂”。通过直播设备,城市学校的美术、音乐、科学等特色课程实时同步到乡村课堂,乡村孩子足不出校就能跟着城里老师学画画、唱合唱、做科学实验。他还组织城乡学生开展“手拉手”活动:城市孩子寄去书籍和文具,乡村孩子回赠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;两地学生通过书信、视频连线分享学习生活,结下深厚友谊。去年暑假,吕宇峰还策划了“城乡学子研学营”,组织乡村孩子走进城市科技馆、博物馆,城市孩子则到乡村体验农耕生活,在互动中拓宽视野、增进理解。
展开剩余39%结对共建计划不仅改变了乡村学校的面貌,也让城市学校收获满满。城市教师在下乡授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乡村学校质朴的教育氛围也感染着城里的师生。某乡村小学在结对帮扶后,开设了首个合唱社团,孩子们的歌声还在市级比赛中获奖;城市某小学则从乡村学校的自然课程中获得灵感,开发了“校园种植”实践课。吕宇峰还建立了共建成效评估机制,定期组织双方学校交流反馈,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帮扶方案,确保计划持续高效推进。
如今,城乡学校结对共建计划已覆盖10对学校,惠及师生2000余人。曾经资源匮乏的乡村校园焕发新活力,城乡教育差距逐渐缩小。吕宇峰用执着与热情搭起的这座教育共建“彩虹桥”,不仅传递着知识与资源,更承载着对每个孩子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期许,让城乡学子在教育的阳光下共同成长,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。
发布于:湖南省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股票无息配资-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