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1月4日,韩国国会汝矣岛国会大厅,本来是预算演说的日子。结果现场一片黑,真的是一片黑,在野党“国民力量党”全员黑衣、黑口罩,还挂出“民主已死”的横幅。场面直接变成了政治丧礼,气氛比预算数字还冷。
事先谁也没料到,预算讨论的前一天晚上,检方突然申请逮捕前院内代表秋庆镐。理由是“法定拘留期将满”。听上去是法律程序,但恰恰在这个时间点动手,让保守派顺势把它包装成政治猎巫。他们立刻抢占了“受害者”道德高地,把黑衣抗议变成对执政方的控诉。
这种戏剧化的抗议,在韩国不是新鲜事。2016年的烛光集会,街头铺满了橙黄的光,那时候是希望的象征。如今换成丧服,象征的却是绝望。同样是情绪动员,只是故事的角色和立场互换了。
仔细看,韩国政治这些年越来越像在排戏。从卢武铉弹劾案时的白衬衫,到反朴槿惠的烛光,再到如今的黑口罩,颜色和着装已经成了高效的传播工具。拍照、上新闻,比认真讨论预算更有“政治收益”。这不是韩国独有的玩法,但它在韩国的国会成了常态,更麻烦的是,这种依赖视觉冲击和情绪表演的模式,正在把理性协商逼到角落里。
法律的角色也被卷进来。检方说手续合法,但客观效果就是引爆了政治对立。李在明总统应该深有感触,他自己以前也是类似司法战的焦点人物,经历过舆论的攻防。如果司法体系被这样频繁卷入政治斗争,公众对法治的信任就会被蚕食。
预算案可不只是数字。这次总规模728万亿韩元,是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讨论。如果国会僵在抗争表演里,预算过不了,问题会很现实。比如半导体产业的公共投资项目延迟,国际供应链上的韩国节点信用受损。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风险,不是抽象的政治担忧。
政治的戏越演越热,经济账却在悄悄变冷。议员在镜头前的肢体动作和黑白制服,比预算内容更吸睛,但真正的公共利益反而成了背景板。
这种安排时间点的精算,不是临时起意。保守派用秋庆镐的案子,把预算当天变成舞台。执政党如果跟着进入情绪战场,讨论就废了。等于他们提前在预算博弈中卡了一个有利支点。
过去的政治符号,烛光、白衬衫,都是情绪凝聚的载体。现在黑色登场,也只是换个剧本继续演。只是这种越演越熟练的剧场化政治,正在让政策讨论变成配角。法治和政治的界限被不断稀释,连预算案这种跟民生直接相关的事,也成了另一种战场的道具。
问题不仅在国会内。预算停摆会传导到企业、产业链,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,半导体又是核心之一。外界看重的是韩国的制度稳定性。一旦政治冲突影响到经济运行,这种风险会被放大到国际层面。
李在明处在微妙位置,他既是执政核心,又是司法争议的过来人。他清楚,当检方的动作可以用来塑造政治剧情时,法律就不再是单纯的法律,而是攻防武器。对手利用它争取舆论优势,自己如果应对失误,可能一整年都得在这种战局里打转。
韩国的政治生态,已经形成了一个“符号—传播—冲突—收益”的循环。白衬衫是身份宣告,烛光是情绪升温,黑口罩是悲情场景。这些都比具体法案、经济数据更容易切进民众的感受。但结果是,民众的注意力被剧情吸走,政策本身遭到忽视。
这次的检方行动,其法律解释可能成立,但它的政治效果显然更强。它让在野党把预算演说场变成了控诉台,让执政方陷入被动。法律成为政治的导火索,经济议题被边缘化。这就是权力逻辑的冷酷一面。
韩国的国会大厅,现在更像是一处剧场。演员换来换去,剧本不变:用强烈的情绪符号抢光注意力,再在镜头下积累政治资本。预算案、法案,成了剧情的背景物。真正关乎经济和民生的东西,被摆在最后一排没人看。
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股票无息配资-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