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万里迢迢到亚洲巡航,本想彰显“全球英国”的雄心,却在现实政治与军事博弈中沦为一场战略尴尬。
这场代号“高桅杆”的部署行动,从策划之初便承载着超越军事范畴的象征意义——英国试图通过航母穿越台海、南海争议水域,重塑其印太影响力。然而,行动最终以里士满号护卫舰在美军庇护下象征性穿越台海、航母主力避走外围的结局收场,折射出后脱欧时代英国的战略困境与力量局限。用一句中国的俗话说,这完全就是“落毛的凤凰不如鸡”。
最主要的挫败在于台海穿越计划的流产。英国国防部原计划将航母穿越台海作为“航行自由”的宣言,却在解放军密集的军事反制压力下退缩。最终仅由里士满号护卫舰与美舰希金斯号执行穿越,但是穿越的过程极其难堪,被解放军歼-16战机当做靶子进行了完整的模拟导弹攻击演练,英军海军军官称之为“建设性杀伤”。英国海军这种降级处理暴露英方的两难:既需迎合美国“印太战略”要求,又没有与中国直接对抗的胆量。
展开剩余66%英航母不敢穿台海,严重削弱了其“重返亚洲”的宣言分量。在南海的遭遇更凸显英军行动能力的不足。当威尔士亲王号进入南沙群岛附近水域时,遭中国海军054A护卫舰、022导弹艇及海警船多批次抵近跟踪。英方称有“四至五艘中国船只试图挤压航线”,这是中方“梯次拦截”战术的经典应用。
与印度都“康坎2025”联合演习看似声势浩大,实则难掩战略空心化。尽管英国集结威尔士亲王号、印度出动维克兰特号航母,并邀请挪威、日本等参与,但演习内容停留在反潜、防空等基础课目,未涉及高端对抗场景。印度的维克兰特号仍依赖米格-29K舰载机,其超视距空战能力不足歼-15T的60%;而英方的F-35B因短距起飞限制,载弹量与航程均大幅缩水,24小时内仅仅进行了16架次的起降还激动的够呛。英印两国的“双航母秀”,无法掩盖两国在远洋作战体系上与中国的代差。
威尔士亲王号自2021年漏水事故后,动力系统可靠性存疑,此次巡航期间多次低速航行与次不无关系。更严重的是,随行补给舰“潮汐”级油料储备仅能支持编队10天高强度行动,迫使编队频繁停靠新加坡、关岛补给。后勤保障短板导致其南海巡航时间压缩至72小时,远低于计划的14天。
英国试图构建“印太伙伴网”的愿景遭遇现实打脸。日本虽派出一艘驱逐舰随行,但拒绝参与台海行动;澳大利亚未提供基地支持;美国里根号航母始终与英编队保持1000海里距离。这种“有限协作”反映盟友对英国实质军力的态度英军已无能力主导区域安全事务,仅可作为辅助力量参与低烈度行动。
英国最终选择提前结束巡航返航,实则是止损之举。其归途中的低调姿态与出发时高调宣言形成刺眼的反差,恰如帝国斜阳的当代隐喻——当舰载机在孟买湾进行告别飞行时,围观民众更关注落单的那一架F-35B修好了没有。
威尔士亲王号的亚洲之行,终将成为旧海权时代的最后一抹余晖。它的返航不仅是一支舰队的归途,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。
发布于:江西省贝格富配资-配资平台有哪些-股票无息配资-配资官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